调色师为什么这么少---门槛高
先说门槛,分软硬两块儿。硬的方面,调色对电脑硬件需求非常高,一套最基础的调色工作站,黑苹果+Apple显示器+WAVE台子,三万块钱起步。再想往上进阶的话,技监和专业调色台动辄十几二十万,个人很难承受得起。精通大台子是很多大公司的基本要求,大台子没有半年别想练熟,不去大公司基本摸不着大台子,这是一道槛。
软的方面,调色是一门非常依赖经验的技术工种。没有好的师傅带,自学很快就会遇到瓶颈,而且极易走歪路练出坏毛病,这又是一道槛。
调色师为什么这么少---门槛高
由于电影调色的高利润特性,成熟的调色师在收徒这块儿都会非常谨慎,因为他们要维护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徒弟多了,跑出去低价接活儿,整个市场的价格都被拉低了,对师傅自己也没好处。所以电影调色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小圈子。
小公司基本上接不到靠谱的片子,大公司招人都要求成手,成手的最低标准是有独立完成的电影长片作品,不然连门都没得进。如果是三年前,行业尚在起步阶段,新人还可以走国外培训班转国内公司的路子。
调色师为什么这么少---成才难
调色师为什么这么少---等级分化
电影调色还能算得上相对规范,毕竟圈子小,不按规矩来就不好混。再往下走,那可就是污七八糟乱成一锅粥了。
电影调色师的门槛很高,但是普通调色师的门槛却非常低。这几年大量新人涌入调色行业,低端市场基本崩盘。同样一个类型的片子,找不同的调色师,报价能差到十倍以上,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收入差距也极大。
一线调色师做电影,一部几十万;二线调色师干广告,按工作时间收费,一小时几千;三线调色师做电视剧,一集三五百,一天两三集;调色师助理月薪八百到五千不等,每天套片转素材。各个层级之间都没有明确的上升渠道,能不能出人头地一看实力二看做人三看运气。
现在整个电影调色市场已经基本上被几家大公司和若干从大公司分出来的工作室瓜分完毕,外人想进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调色为什么这么贵?
电影调色的一大难点在于兼顾质量和效率。因为调色是后期制作中的收尾环节,前面剪辑特效等等部门已经把该挥霍的时间都挥霍的差不多了,留给调色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不怎么够用的。一部电影,保守估计也有1500+的镜头数,一个月调完,平均每天要完成50个高质量的镜头。如果遇到有大量特效镜头的片子,或者工期特别紧的片子,那工作强度就更高了。有些人自己在家对着素材练一下午,调出个所谓的电影风格,就以为自己色彩感突破天际,当个电影调色师也不在话下,naive。真把电影项目扔到他们手上,十有八九最终调得跟屎一样,色彩统一都未必能达到。花两个小时调一个镜头,和花十五分钟调一个镜头,那种压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结语:
“眼疾手快心细”是电影调色师的基本素养。电影拍摄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出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即便是同一场景,不同的镜头之间也很难在布光和色彩上保证完全一致,涉及到大量的机位运动和场面调度,处理难度就更高了。
调色师面对数量众多情形各异的镜头,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画面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并且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调出预期的色彩风格,同时还要保证同一场景内各个镜头的色彩一致。这些仅仅是基础,更难的是对细节的掌控能力。
普通人看高手调色,这边拧一下,那边转两下,画面似乎没什么大变化。等到整个工序完成后,才感觉到色彩已经臻于完美。这是因为高手能发现普通人注意不到的细节瑕疵并加以修正,量变堆积引发质变。要达到高手的层次,不仅需要敏锐的洞察力,也需要较高的艺术修养和长年累月的工作经验。
高入行门槛,高学习难度,高工作压力,电影调色师“高端稀有”也是理所应当。